“十三五”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安徽在推进“调转促”中,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,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,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,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。
当前安徽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: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,已有的各类合作社、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普遍经营规模小、生产能力弱,辐射带动力不强;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低,种植业占农业较大比重,畜牧业和渔业占比重较小,无公害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偏小,农产品质量不优,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不足,农业龙头企业阵容还不够强大;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,全省仍有一半以上耕地为中低产田,缺乏水利灌排设施,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,高效农业基地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;四是农业科技水平低,农技推广机构缺经费、任务杂,人员缺,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,现代农业急需的农产品保鲜、供求信息、金融保险、小型水利工程建管、农村规划设计等服务内容缺失较多;五是农业资金筹措困难,制约现代农业发展。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资金,一些扶持农业资金缺乏连贯性,发展特色农业存在投入不足和资金整合力度不大问题;六是农产品营销渠道单一,市场开拓能力不足。农村的商品流仅限于由城至乡(村)的生活用品、农业生产资料等工业品,由乡(村)至城市的特色农产品流通主渠道尚未形成,并且缺乏信息流和互联网的加入。
针对上述问题,安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走数量与质量效益并重、注重提高农业竞争力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发展现代农业。
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促进农业向适度规模化转变。应对农业国际化竞争,农户小规模经营在获取贷款、资本、技术、人才及生产成本等方面的确处于劣势。发展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可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弥补以农户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经营结构内在缺陷或“短板”,为现代农业发展添加“主心骨”。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规模化养殖业、丘陵山区特色农林业开发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、农产品加工流通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,干那些单家独户农民干不了的大事。对待工商资本下乡,地方政府不能越位,也不能缺位,更不能强迫农民流转土地。对待广大承包农户,包括传统农区的“老人妇女”农业,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科技服务、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、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方式,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还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改造中低产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、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。需要提高农业装备水平,需要发展大马力拖拉机,增加秸秆处理、精量播种、高性能插秧等新型农业机械。沿淮淮北地区粮食生产优势明显,应抓好耕地开发、提高灌溉率和复种指数、改造中低产田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措施,增强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。
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加快农业向市场化转变。安徽可采取混合所有制来改革当前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,抓好农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,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,依法保障农民享有的不动产用益物权和财产增收权。建立多元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,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品种和范围,发育围绕土地等不动产交易服务的价值评估、典当、担保、拍卖、会记、律师等中介组织。采取务实态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及集体“三资”建管运营新机制,统筹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改革政府代建制。完善农产品补贴和价格政策,做好农产品价格预测及农民收入变化应对工作。让农村的村组组织回归到管理职能上去,农业发展与农村管理“统”的职能也包括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大力调整农业结构,促进农业向优质特色化转变。要以农业效益为核心、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加快我省农业结构调整。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,调整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布局。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,加快推广农牧结合农业或实现种养一体化,将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,提高经济和饲料作物比重。要按照“五大示范行动”要求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,扩大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及地理标志产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。要以特色农业开发来推进山库区农业发展,在地理环境特殊地区发展适应型农业,解决当前特色农产品产量、质量、效益不高问题,加快农民致富步伐。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层面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利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和农业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,将各地特色农产品与全国城乡大市场连接起来。总之,要挖掘农业发展的接续力量,以农业结构优化、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接替受“天花板”制约而减弱的外部拉力。
创新农村金融制度,支持农业向资本集约与现代化转变。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资本深化过程,要解决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、金融产品不敷需要等问题,通过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来满足农业转型升级需要。要鼓励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下沉,支持发展农村商业银行、村镇银行、农民信用合作社及小额贷款公司,发育土地金融机构,构建多元化、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。要加快农村征信系统建设,成立担保公司发放保险保证贷款,大力发展农业保险,创新土地权益类抵质押融资产品,解决广大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,缓解农业发展的资金困局。发展普惠金融,加强乡村金融标准化网点建设,开展金融服务“村村通”建设,加强对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贷款支持。
引入“互联网+农业”技术,推动农业向信息化转变。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的重要途径。特色农产品流通具有“小、散、多”特点,需要借助“互联网+农业”技术走向城市大市场。为此,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,加强农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农户家庭宽带接入能力。要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业,加强偏远乡村公路建设,建设乡村物流配送系统,建立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,增加快递业在乡村和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服务点布局,通过网购平台和电子商务实现特色农产品与城市市场的对接,方便广大农户网购工业品、网销农产品。未来几年传统农业将向以信息化转型升级,应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,组织其与电商企业对接,搞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作。为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品牌化、标准化问题,要发育从事农业产后处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,承担农产品整理、分拣、包装、添加条形码等初加工工作,方便上线销售及与现代物流业对接。在供应链管理中,要做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,推广商品编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运用;还要大力推行身份认证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任与支付服务工作。
|